导语
随着广西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已进入汽车社会。目前全区机动车保有量达 1286万辆 ,机动车驾驶人 1462万人 ,全年车驾管业务量达到 1500多万笔 ,分别比5年前增加111%、77%和60%,检车要排队,审证要排队,驾照一证难求,检车难、办事难成为最受群众诟病的社会突出问题之一。 全区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积极破解难题顽症,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2018年以来密集推出40多项便民利企新举措,截至目前,全区已减免申请材料750多万份,有768家社会机构点代办公安交管业务,9.5万名群众享受异地检车,10.2万群众享受驾驶证全区通考便利,7.7万人参加异地分科目考试用户超过800万,累计惠及2000余万人次,节约群众企业办事成本4000多万元,让群众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改革管理机制,做足“放”的文章 目前,全区100%的县级车管所落地办理小型汽车登记业务;100%的县级车管所开展了机动车驾驶证科目一考试;80%的车驾管业务,在县级车管所就能办结。2016年以来全区新建车驾管服务站、工作站169个,社点768个,为群众办理车驾管业务提供了便捷、高效、多样性的便利。 全区汽车考试场从2015年的59个增加到221个,新增162个,目前已有44个县(市)建了汽车类考试场,占全部县(市)数量的61%,考试供给能力比驾考改革前增加了4倍,从根本上解决考试积压问题。 全区安检机构由2015年的181家增加到现在的304家,年均增长18.8%,超过同期机动车保有量增速;异地车检、预约检验、“6年免检”、“先发标,后审核”等新举措,为群众平均缩短检车时间80%。各地车管部门携手邮政、保险、银行、安检机构、4S店、二手车交易市场等单位,建立社会化车管服务站,代办21项业务。派出站点办理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60%以上。
坚持底线思维,做强“管”的措施
建立覆盖全区的车驾管业务预警和信息监管系统,打造全时空、全覆盖、全程留痕络;出台16个业务监管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广西的平行进口车查验标准被收入公安部《机动车查验工作规范》;南宁市车管所首创“机动车查验预录入”模式,公安部向全国推广。
激发创新活力,做优“服”的质量 全区车管部门大力推行流程革新,管理创新,高效实现“一次办、马上办”。 ——简单业务一证办。 18项简单业务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即可办理,“免填表、免复印、免拓印、免提交”,相关的手续证络核验,为群众“减负”。 ——业务集成“一窗办”。 整合内部业务流程,推行“一码到底”与“通道式”登记模式,一窗办理所有业务,实现“一次排队,一次办结”,群众办理时间由2、3小时缩短到20分钟。
——容缺受理一次办。 对于一些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请材料齐全但非关键性材料欠缺的,实行容缺受理,群众“最多跑一次”。 ——转入转出一站办。 在全区开展车辆转籍电子化改革试点,落实一地办结,群众不必再往返两地验车提档。去年10月以来全区已免提档办理1万余辆。 ——全程办。 上开办25项车驾管业务,线上受理、后台审批;2017年底开通以来,超过2000多上申办业务,实现了“群众不跑数据跑”。
9月20日起, 广西首家 “临时入境人员临时驾驶许可” 服务窗口 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开设 实现入境人员 办理落地签证的同时,一站式办理临时驾驶许可 业务。
推动思想解放,迈开“闯”的步伐
——对临时入境机动车及驾驶人申领牌证流程进行简化,在防城港市、崇左边境口岸推行“两个前移、两个互认”的工作方式,将临时入境机动车及驾驶人牌证办理时限缩短至当日办结,提高入境机动车及驾驶人“通关”效率,使我区成为全国第一个与陆路周边国家开展自驾游的省区,为公安部出台全国入境车辆人员出行便利新措施提供了广西经验。
——我区创新增推了10多项管理服务举措,努力闯出“放管服”新路子。率先在全国推出车辆查验“一码到底”“三检合一”、便利临时入境机动车及驾驶人牌证申领、机动络核验等便民举措,并率先扩大驾驶证“一证通考”范围和机动车登记业务的下放范围,目前已有5万驾驶人和3万辆机动车在桂享受到了全区扩大改革的红利。
中国-东盟“两会” 期间,南宁交警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现场开设的临时入境车辆人员牌证服务专场。
_END_
责任
值班主任:广 黄伟
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