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民党军队在西北的反动统治,已是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在全国战场,经过解放战争3年的作战 国民党军队的精锐已经丧失殆尽。就连一直支持国民党的美国政府也明白,国民党的失败,已经成为定局。
但是,从西北地区的军事实力上看,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仍然处于胶着态势。
从1947年到1949年,国共双方在西北战场上,经过了数年的较量。
到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仍有25个军61个师约40万人的部队在西北战区。而,我军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
(图)国民党军队被解放军俘虏
为了适应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军委在1948年11月1日,颁布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顺序的规定》。
1949年1月15日又发出了《关于各野战军按番号顺序排列》的指示。
根据中央军委的规定和指示,西北野战军从1949年的2月1日起,更名为第一野战军。下辖7个军,2个骑兵师,加起来一共是15.5万人。
彭德怀为第一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
早在1948年12月24日,就向中共中央报告,提出关于解放西北五省的一些建议,在这个建议当中,他提出要先消灭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部队的主力,然后进军青海、宁夏和新疆,彻底解放大西北。
1948年12月30,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上面提到:“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1949年5月,渡江战役结束后。
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第一野战军即将进军西北五省(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
第二野战军将进军大西南(西藏、四川、云南、贵州)。
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则进军华中和华南地区。
(图)野战军的战略任务区域
其中,第一野战军承担的任务最为繁重。
西北地区,自古偏远,尤其是新疆远在边陲,多个民族融杂汇合,民情十分复杂。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历史传承, 造就了这里复杂的政治局面。
如何解决西北问题特别是新疆问题,成为了摆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面前最紧要的事情。
对于在西北五省中,最为特殊的新疆,中共中央很早就开始了和平解放新疆的努力。先是通过各种渠道,与新疆军政当局的高层进行多次秘密地接触。
1947年初,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董必武派遣彭长贵化名为王南迪,携带者电台随同到南京参加国民党“国大” 的阿合买提江等人,经迪化到达伊宁,负责新疆三区和中央的电报联络。
(图)阿合买提江
但是,因为所携带的电台功率不足,没有能够接通。
1949年5月初,原来国民党和谈代表团顾问,迪化市市长屈武受周恩来的维托赶回迪化,暗中策动发起和平起义。
随后,周恩来还委托张治中,通过傅作义在绥远的电台向新疆转发电报,劝导陶峙岳、包尔汉、陶晋初和刘孟纯等新疆军政当局高层领导,务必保持新疆稳定,准备走和平解放的道路。
在此时的西北战场,国民党军队主要有两股势力。
一股是中央军的胡宗南部。
另一股是盘踞西北多年的“马家军”,马鸿逵和马步芳。
(图)左-胡宗南 中-马鸿逵 右-马步芳
西北军政副长官陶峙岳兼任新疆警备司令部总司令,在新疆的国民党军号称有10万人。但是新疆国民党军的构成十分复杂。
陶峙岳因不是黄埔嫡系,实际可以指挥的部队非常有限。
(图)陶峙岳上将
名义上属于他的一个整编骑兵师,下辖两个骑兵旅,实际上手马步芳遥控。
另外两个整编师,下辖8个骑兵旅是胡宗南的部队。
尽管,陶峙岳和主政南疆的警备副司令赵锡光等,倾向于和平解放。
但是,实际上掌握兵权的国民党将领,大都隶属于马步芳部和胡宗南部,思想冥顽反动,妄图负隅顽抗。
(图)国民党军队士兵照片
因此,要最终解放新疆。必须首先歼灭胡宗南和西北“马家军”的主力,方可为新疆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胡宗南部队虽然是蒋介石的嫡系,但是从装备和战斗力来看,算不上是国民党军的王牌军队。
抗战的时候,这些部队的主力基本龟缩在西北,没有什么出色的战绩。
西北的“马家军”基本由两股力量组成。
一股是盘踞宁夏,人称“宁马”的马鸿逵部。
另一股是战局青海,人称“青马”的马步芳部。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各路军阀要么被消灭,要么被削弱。
但是,马鸿逵和马步芳却先后扩充了自己的家族武装势力,成为了“宁夏王”和“青海王”。
“二马”部队的特点,就是家族化和宗教化,而且非常重视骑兵的作用。在当时来看,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
马鸿逵比马步芳大了11岁,按辈分来说也比马步芳大一辈。
但是,马步芳部“青马”的战斗力要强于马鸿逵“宁马”。
因为这两支部队,没有遭到过重大的打击,所以,“二马”都是非常的骄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