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网络购物、跨境络概念和营销方式的发展,传销犯罪呈现新的形式和特点。警方提醒,近期传销犯罪出现7个新变种,希望群众加强防范。
变种1:金融传销
承诺高收益,引诱投资。这种吸收资金的行为名目常见的有“××金融互助社区”“××金融互助平台”“××金融互助理财”“××慈善金融互助平台”“××金融互助投资”“××互助社区”“××财富互助平台”等。这种行为隐蔽性强,多由境外人员远程操控,投资款往往通过个人银银转账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流转。
警方解读: 现在许多金融诈骗披金融的外衣喧嚣一时,不法分子为吸引更多的群众,编造各种名目,或许以高息、或许以投资入股、或许以高薪职位、或许以发展下线获提成、或假借无效合同等等。作案手段五花八门,被害人眼花缭乱,且受害后不自知,甚至煽动亲朋好友入“圈套”。
变络传销
利,打着电商或者微商的旗号,成本较低、发展迅速、骗人不见面。
警方解读: 一些传销分子打着电子商务的旗号进行非法传销活络营络直店加盟”及“循环消费”“满100返100”“消费增值”“娱乐,赚钱”等宣传十分吸引人。民众趋利心理作祟,不少人幻想“一夜暴富”,面对高额利率、投资入股、收益分红、高薪就业等的诱惑,丧失理智,落入“圈套”络传销号称“在家就可创业、穿着睡衣就能挣钱”,鼓动性上传销的“拉人头”骗局更为隐蔽,发展下线的速度更为迅速,受骗人群更为众多,骗人手段更为多样,可谓是“骗钱不见面”。
变种3:“旅游”传销
打着“旅游直销”“低价旅游”“免费旅游”“边旅游边赚钱”等噱头,通过加手机微信好友的形式发展下线,拉群众入会交费,病毒式传播,速度非常快。
警方解读: “只需要交少量会员费,便可以免费高端游”“加入我们就可以免费畅游世界”“别人旅游都是花钱,我们旅游可以赚钱”“旅游加创业”.....目前,直销企业和准直销企业中并没有旅游公司,同时,由于目前"旅游"并不在直销许可的产品范围内,短时间旅游公司都不可能成为合法的直销。
变种4:“国家工程”传销
打着“国家扶持”“有政府背景”“文化产业”“精神文明”“好项目产业大联盟”“农业发展平台”等旗号,伪造国家机关文件,虚拟公司企业,打着新产业的幌子虚假宣传。
警方解读:常常以“连锁销售”“连锁加盟”“投资开发”“资本运作”等手段,或者以考察、旅游、加盟、“发展代理”“建立工作站”等方式从事传销活动。
变种5:“假冒直销企业”传销
直接冒用正规直企的企业名称,开展其他传销活动,或者冒用直企名义,开通微信
变种6:“假慈善”传销
号称自己有官方背景,打着“慈善救助”“爱心互助”等幌子,以“做慈善事业,筑和谐家园”“爱心支助贫困学子”等形式,欺骗善良的群众上当受骗。
变种7:“养老”传销
以“消费养老”、投资养老院等为名,大量发展会员,达到融资敛财的目的。
警方解读: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加快,在政府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一些打着“养老”幌子的模式,实则为圈钱圈地,甚至是行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