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7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切实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科技创新、深化国际合作。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加大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力度,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专利、商标行政执法办案实现综合执法,共查处专利侵权假冒案件6529件,查处商标违法案件1.15万件。通过重点部署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推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建设、加强地方执法保护队伍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等一系列举措,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加强。
一、一视同仁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会议指出要要持续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一视同仁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快制定完善专利、商标、版权侵权假冒判断、检验鉴定等相关标准。突出重点强化整治,深化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重罚严惩各类侵权违法行为。推动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便利企业海外获权维权。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表示,目前法律对于“侵权假冒”有一定的判断标准,但在一些特定案件上,其标准会过于原则,因此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比如像文学作品的抄袭,目前的判断标准是同时具备接触加实质相似两个标准才构成著作权侵权。但实质相似只是一个原则,在实际判断中存在很多争议,操作起来有难度,因此需要进一步细化”,他表示。
二、大幅提高违法成本
会议指出要积极推进专利法、著作权法修改进程,推进商标法新一轮全面修改和专利法实施细则、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大幅提高违法成本。
赵占领向南都
当前我国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迈出重要步伐。4月23日公布的商标法修改决定,将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最高赔偿额提高到了五倍,在国际上达到较高水平,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也加紧完善。违法成本的大幅提高必将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产生极大震慑。
三、继续提升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
会议指出要继续提升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加快专利审查、商标注册智能化系统建设,确保年底前实现将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至17.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压至5个月以内的目标,同时提高知识产权授权注册质量,促进增加高价值和核心领域专利。
盈科北京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律事务部主任王俊林表示,如果知识产权审查的周期能够缩短,商标和专利的持有人就可以早日获得知识产权,从而尽快行使知识产权权利,这显然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政策频出,涉及人才培养、商标注册、审判工作、代理监管、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知识产权申请注册正在由数量增长转为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更高阶段,运用效益大幅提升。国家知识产权局不久前表示,正在积极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计划年底前形成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