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名的命名都是很有讲究的,以河命名、以江命名、以山命名、以人名命名的非常多,有的甚至同音或者谐音,更有甚者就是同名,今天要讲的两个地名顺着或者倒着念就分别是两个不同的地方。
它们就是山东阳信县和河南信阳市,阳信是一个县,信阳是一个地市级,接下来我们就分别了解一下吧!
首先讲一下山东阳信县
阳信县隶属山东省滨州市,为县级行政区,位于黄河三角洲平原开发中心地带。因汉代名将韩信自燕伐齐屯兵古笃河之阳而得名。
阳信县总面积793平方公里,人口45万(2010年),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1个乡。
阳信是中国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县,是山东改革开放试验区。阳信是中国优质麦生产基地县,中国科技工作先进县,中国畜牧百强县,中国不锈钢生产基地县。
土特产品
1.阳信鸭梨,外形美观,色泽金黄,呈倒卵形,因梨梗基部突起状似鸭头而得名。
已被列入山东地理标志品牌。中国地理标志注册名录。
2.紫花苜蓿
为阳信传统种植的特产,紫花苜蓿以株茎粗壮,花繁叶茂,细嫩高产,营养成分丰富而闻名中外。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河南信阳市
信阳,古称义阳、弋阳、申州,又名申城,河南省地级市,地处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东连安徽省,南通湖北省,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文化的过渡带。信阳处于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三个国家级经济增长板块结合部和京广、京九“两纵”经济带的腹地,中西部人口密集区的中间位置。截至2018年,信阳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7.41万,辖8县2区及6个管理区、开发区。
信阳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信阳有着豫风楚韵的地域文化,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信阳独特的人文环境。信阳是孙叔敖、息夫人、春申君、司马光、郑成功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春秋时孙武在此练兵并南下攻入楚都,南朝时梁武帝萧衍发迹于信阳。
信阳毛尖闻名遐迩,被誉为山水茶都、中国毛尖之都。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头衔。
信阳特产果类:信阳板栗、罗山麒麟西瓜,中华狝猴桃、枇杷、银杏。
特色美食:信阳糍粑、鸡蛋灌饼、潢川贡面、淮南麻鸭、固始鹅块、信阳板鸭、南湾鱼、黄岗鱼汤、光山青虾、罗山大肠汤、罗山空心挂面、罗山臭豆腐卷、商城老鸭汤、商城筒鲜鱼、羊山红油热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