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在电视新闻或者网络上看到一些商标、品牌侵权案,我们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商标、品牌的自我保护,所以就要对商标进行注册,那样我们可以从正规的途径中维权。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组织全市执法力量,对涉嫌侵犯"鲍师傅"注册商标的糕点店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多数门店均在显著位置和所售糕点的外包装、食品袋上使用了"鲍师傅"字样,后续将进一步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并依法处理。
此次执法检查,源于"鲍师傅"商标拥有者、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举报。而在此前的2017年12月,鲍才胜公司还将以"鲍师傅"为名开展连锁加盟的某公司诉至北京、南京、杭州三地法院,南京法院已于2018年3月14日进行第一次开庭审理。那么多的维权行为让人们看到,品牌商标维权意识已在网红糕点品牌"鲍师傅"身上觉醒。
然而,如此的觉醒,是尝过鞭策之痛的觉醒,建立在大量侵权现象之上。据"鲍师傅"创始人鲍才胜介绍,目前仅北京市就有200余家以"鲍师傅"为名义销售糕点产品的"山寨"店铺,全国范围内数量就更加惊人。
从爆红于网络的糕点店"鲍师傅"的"出名史"中可以看出,其与许多历久弥新的大品牌十分相似--从一个小小的门店做起,以创新的味道、扎实的用料首先赢得了周围居民的认可,进而通过消费者的口口相传,打出品牌,扩大发展。然而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起来的"草根"品牌,在早期往往缺少足够的商标意识。
然而因口碑积累爆红而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之后,商标"软肋"便逐渐显现,后续维权的法律程序启动成本也十分之高。
有品牌营销专家分析称,由于"山寨"的影响,鲍师傅品牌的含金量正在下滑,例如:名扬天下的扬州香粉"谢馥春"在发展初期,也曾遭遇"山寨"遍街的窘境,最终以坚持维权和坚持高品质再次赢得市场,一个未来的百年老字号免于夭折。
"鲍师傅"近期的行动充分体现出其进行商标维权的决心、珍惜品牌的用心。我们要坚持注册商标,在有法律保护下,正确的进行维权和加强我们自身品牌的建设。我们要做到不仅是要商标品牌的支撑,我们还是有良好质量商品的好商家。企业应该学习"鲍师傅"品牌那样,快点讲品牌树立起来,快速茁壮成长,成为未来的著名品牌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