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每天不仅有咱任丘人关心的事儿
还有大家都感兴趣的事儿
十组感动沧州的典型代表 十份温情满满的心灵震撼
1月21日,第十二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颁奖礼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方桂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离休教师
河间市景和镇曾家务村义务献血群体
李广忠:青县曹寺乡旺庄伙村党支部书记
蔡士学:吴桥县士学粮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王玉森、李兆凤夫妇:黄骅市北排村村民
张倩男:肃宁县师素镇武庄村村民
张金路:新华区小赵庄乡鞠官屯村村民
牛忠杰:沧州运输集团股份公司任丘西客站值班站长
于世行:沧县风化店乡南顾屯村村民
任丘市西环客运站副站长牛忠杰的颁奖词!
张华绿色家园
,是由已故家园创始人张华女士联合100余位身残志坚的人士组成的弱势人群互助团体。张华绿色家园开创了数个全国第一:集体捐献遗体数量之多居全国首位、第一个残疾人集体登泰山的群体、开办的图书室是全国第一家残疾人图书室。从省委领导、“希望将军”,到普通市民、病残人群甚至服刑人员,都曾被他们深深打动。
刘
忠强
,男,41岁,党员,任丘市法院事审判第三庭庭长。这些年来刘忠强几乎走遍了任丘市大大小小的乡村,审结了700余件涉农案件。他审结的这些案件无论是群体诉讼还是个人诉讼,无论是疑难复杂案件还是普通案件,无论是判决结案还是调解结案,无一上访,无一矛盾激化,真正达到了案结事了。2006年他被授予第五届“中国杰出青年卫士”称号,受到罗干、周永康、肖扬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2008年3月21日沧州晚报刊登)
刘双成
,男,1968年2月出生,任丘市欣欣电子公司总经理。在多年的经营管理中,始终坚持“诚信为本”的理念,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欣欣电子公司是沧州市第一家与世界500强合作的企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员工生活条件;始终关注困难职工,为困难职工发放补助金、慰问金等达5万余元;安置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3000多人,培训青年职工1万人次;投入近百万元资金用于捐资助教、抗震救灾、扶贫济困和新农村建设等公益事业。荣获“河北省农民劳动模范”、“首届河北省民营企业杰出新闻人物”等称号。
崔建纲
季树伟
王常在
,男,196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任丘市公安局新华路派出所教导员。从警二十年多来,王常在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诠释人民公安的无私大爱。他用自己的善德和良知,真诚与爱心,坚持数十年不间断的救助社会贫困群体,为百姓做好事,个人捐款十几万元,捐物无记其数。2008年,他第一个以警察名义成立了“爱心缘”善心团队,现已有100多人。仅2012年,团队就捐款12万元,救助贫困老人6名,抚养弃婴1名,埋葬无名尸2名,参加公益活动15次。百姓称他为“傻大常”,民警喊他为“傻哥”。他的善举赢得了百姓的称赞,社会的关注。在他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爱心人士加入到了爱心行列。《河北工人报》、《河北青年报》、《腾讯微博》、《河北新闻中心》、《燕赵警视》等多家新闻媒体对王常在的事迹进行了采访刊载,相关帖子达到80多万条,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
邢德林
,男,1950年9月出生,任丘北环东路居住。邢德林20年前在任丘北环东路开起了一家汽车修理厂。最初,他所住的地方只有七八户居民,水电设施不全,邢德林就四处找主管部门申请,解决了所住地居民们的用电问题;2009年,邻居王永安的妻子意外受伤,需要到北京治疗,治疗费用不够,邢德林得知后,带头捐款;2012年,邻居徐秀芝突犯心脏病,邢德林和妻子赶紧把她送到了医院,抢救过来。邢德林早已把邻居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把邻居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不管是婚丧嫁娶、调节邻里纠纷,他总是主动帮忙,渐渐的,他成了大家的主心骨。邻居们有什么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而他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尽心尽力为大家服务。邢德林说:“既然大家住在一块了,谁家有什么困难,互相帮助一下,就和一家人一样,都像亲兄弟姐妹一样,我这么看着大伙平平安安的过日子,我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任丘蓝天爱心社
成立于2008年5月,是一个以救助白血病女孩杜思雨为契机,自愿自发组织起来的以网络为交流沟通平台的爱心团体,目前已有志愿者400余人。爱心社以“团结奉献、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致力和谐”为活动宗旨,多次举办救助重病孩子,关爱孤寡老人,宣传环保知识,资助贫困学生、帮扶残疾群体、情系灾区募捐等志愿服务活动,用爱心回馈社会、关爱他人,传递着爱的正能量。2010年4月,中国扶贫基金会授予蓝天爱心社“爱心志愿者团队”称号。2011年,被沧州市文明委评为“先进民间爱心志愿组织”。2012年3月被沧州市文明委授予“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同月,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优秀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
李文梅
庄伟达
,男,30岁,任丘市吕公堡镇西袁庄村人。庄伟达是一位平凡的人,但他勇救落井儿童的事迹,获的社会各界广泛赞誉。2014年4月20日,下午4时左右,吕公堡镇西袁庄一名3岁男孩在野外玩耍时,不慎坠入田间一废弃机井。全村村民、吕公堡镇政府机关人员、吕公堡镇派出所、消防官兵纷纷赶往救援。由于机井直径小且很深,救援队只能采用机械进行挖掘作业。晚上近7点钟,挖掘作业才深入地下4、5米,难度越来越大,孩子的情况也越来越危机。就在这时,庄伟达自告奋勇下井救人,消防人员用绳子系在庄伟达的双脚,头朝下慢慢送入井口。几分钟后,庄伟达成功接触到落井儿童。用双手牢牢抓住孩子手臂,并通知地面救援人员向上慢慢提升。7点40分左右,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张营救,坠井男孩被成功营救上来。4月24日,任丘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了参与“420枯井救人”事件的集体和个人金,并号召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420枯井救人”先进群体学习。授予庄伟达“任丘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奖励5000元。
田长伟
李铁强
刘英
,女,43岁,中共党员,任丘市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局窗口工作。刘英在工商战线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二十余载,坚持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坚韧不拔的精神、聪明好学的精神、敢于争先的精神”五种工商精神,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踏实工作,持之以恒钻研业务,潜心创新工作方法,真心服务人民群众,屡创工作佳绩,帮助数十家企业注册省级、国家级商标,赢得群众、企业的一致赞誉,成为任丘市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窗口星级工作标兵,爱岗敬业模范。创造了一流的工作业绩,成为任丘工商战线的工作标兵,赢得上下一致的赞誉。2011年当选任丘市巾帼文明岗负责人,2012年被评为任丘市“星级工作标兵”。
李凤鸣
,女,
岁,她以身作则,悉心教育儿女;教子有方,儿女俱成才。儿子就读于清华大学医学部,现在北京同仁医院工作;女儿现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沧州晚报以《农家飞出俩凤凰》为题刊登了她家的事,任丘教育体育局与电视台联合在永丰路中学两次举办报告会。她本人也获得了
年度沧州市“杰出母亲”称号。在
年和
年连续两年获得任丘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李凤鸣还组织成立了太平庄志愿者服务站,共集中组织义务活动
次。在生活中用爱心孝心照顾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工作中以敬业、奉献精神得到各界好评,是百姓心中的“榜样母亲”。
陈海英
,女,
38岁,任丘市检察院公诉科科长。2008年陈海英运用该系统成功公诉“邹根生抢劫、盗窃案”,由于该系统求证清晰,层次分明,改变了平常读证说证的模式,使案件更加公开、透明,更好地体现出“阳光公诉”的特点。2012年7月她起草的任丘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简易程序案件实施细则向全市推广,引领沧州市检察系统适用简易程序开庭支持公诉的新模式。在参加全省优秀公诉人的竞选中,以总成绩第一的成绩夺取了全省“十佳公诉人”的称号。2010年她获得“全国优秀公诉人”称号,站到了公诉人梦想的舞台。先后获得“河北省为民服务创先争优行业服务标兵”“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等荣誉称号。
周杰
,男,
岁,任丘市水务局职工。
年
月
日下午,周杰到任丘市燕春楼商场二楼购物,猛然听到营业员大声喊叫起来。顺声望去,一个斜跨背包,面带口罩的男子在砸金店柜台的玻璃,砸破玻璃后,抓起一把黄金项链就往外跑。周杰不顾个人安危,迅速追上前去,赤手空拳奋力搏斗,用尽全力把歹徒扑倒在地。歹徒掏出匕首叫嚣着:“马上把我放了,不然老子出来整死你。”周杰毫不畏惧,使出全身力气摁住歹徒,挣扎中肩膀被扎了一刀。后众人合力将歹徒制服。周杰在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危害时,挺身而出,奋不顾身,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道德风尚。
刘虎群
陈伯培
,男,45岁,河北志达伟业通讯器材股份公司董事长。他是一个从贫瘠的土地上走出来的庄稼汉子,用十几年的时间打造出了一个现代化企业。他孝敬父母,母亲被查出肺癌,他每天悉心地照顾母亲,尽作为儿子的孝道。他不怕吃苦,不怕累,一直把诚信厚道的传统家风作为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他热心公益,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在“百日攻坚”“十月突破”“四清五化”活动中,他踊跃捐款,助推各项活动顺利开展。此外,他还在教育、公共基础设施和扶危济困等方面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
史福进
,男,65岁,任丘市商业局饮食公司退休职工。2015年10月10日下午5时左右,史福进走到邓河口和任河口交界处的大坑时,见到一个孩子在坑中挣扎,他飞快地跑到坑西面,衣服、鞋子都没来得及脱,纵身跳进冰凉的水里。水性有限的史福进用尽全身力气将孩子托出水面,同时用一只手划水,慢慢向坑边靠近。他先把孩子推到了坑边的坡上,自己却没有力气爬上来,只得先抓着坑边的草,这时落水儿童的同学叫来了附近的村民,才把史福进老人拉上了坑边。上岸后,落水儿童的父母也赶到了。见孩子神志逐渐清醒,脱离了生命危险,史福进老人便默默地离开了。当天晚上,孩子的父母找到了史福进老人,拿了1000元钱想给予补偿以表达谢意,但被老人婉言谢绝了。
于积善
隋海增
,男,49岁,任丘市辛中驿镇张施村村民。2001年,陈学军“带着公婆出嫁”,嫁给了外来务工的隋海增。婚后,隋海增十几年如一日,担负起抚养照顾两位老人的责任,两位老人身体都不太好,隋海增将打工挣来的微薄工资拿出一半来给两位老人买药,护理老人也是他每天必做的家务。2010年,陈学军七十岁的老公公气管炎突然加重住进了医院,隋海增不眠不休的守在病床前,直至老人去世。2015年2月份,陈学军75岁的婆婆心脏病复发,隋海增夫妇在医院精心的照顾老人,老太太出院后,为了全心全意照顾老人,隋海增辞去了工作,为老人做饭、洗衣、喂饭、喂药。老太太不止一次对邻里乡亲们说:“海增真是比我的亲儿子还亲啊!”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全国30多家直属机构,一站式手续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