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探幽:民国爱国富商莱州刘子山故居
寻古探幽:民国爱国富商莱州刘子山故居视频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这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
建安七子
之一、孔子的第19世孙孔融《论盛孝章书》中开首的一句话,一千八百多年前就形象地道出岁月人生的稍纵即逝。老于认为:
生命如同江河洪流,滚滚不息向前奔涌。自古以来个体的人生就是这洪流的某段,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传承着先人的根脉,任时光荏苒、路途坎坷,都带着希冀与使命在波涛汹涌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悲欢离合。或澎湃激昂,或无声无息,流传下许许多多的故事和传说,任由后人演绎,其中的是非功过,任凭后人点评。这不免出现种种讹传和乱评,以至于在后世中造成各种误传、误解。老于父子的《寻古探幽》就是通过现场零距离的探寻,正本清源,还人物历史以本来面目。这不为了探寻民国时期爱国富商青岛首富,人称“刘半城”的著名商人、银行家刘子山的人生轨迹,2019年10月2日,老于驱车100多公里来到他的故里——山东省莱州市沙河镇湾头村。
湾头村委大门
刘子山故居在村委大院西侧,中间有一条南北街相隔,当天恰逢湾头大集,故居门前的大街两侧及南面广场商摊鳞次比节,人声鼎沸,叫卖声不绝入耳,好不热闹。大墙内刘子山故居,却与外面喧哗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是那样寂静,时至晚秋,虽然当天的温度比较高,但部分树木花草已落叶飘零,整个院落笼罩在一片秋的气氛中,令人不免有些感伤。故居平时大门紧闭,不对外开放,如果不是《寻古探幽》,老于一家人也不会享受入院并有专人全程陪同参观探寻的殊荣。
据袁占辉大哥介绍,这所故居是刘子山在外经商发迹后,于1928年委托其四弟在家乡湾头村建成占地20亩的豪宅。这个名列烟台“六大庄园”之一的刘氏庄园,原来自东向西共有四套两进四合院组成,最东与最西边的已经拆掉了,现在只剩下中间两套,这两套院落的建筑是同样的布局,均为砖石结合。东边一套的南边倒座为五开间五架梁结构,大门位于中间一间;进门第一进院子东西各四间厢房;第二排房子也为五间,中间一间为门廊;第二进院子东西也是各四间厢房,最后一排为二层寝楼;西厢房的最南一间为门廊,可以穿过通往西边院子。东西两套房子之间有长胡同,胡同南头有拱形门洞。
刘子山故居规格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可谓豪宅也。该宅院因为建造时间为民国,已无清朝那么多的规矩和要求,不存在僭越的问题,加上刘子山资金雄厚,所以建造规格极高,这点从其金柱大门上就可以看出来。金柱大门是形制上略低于广亮大门的一种宅门,也是封建社会具有一定品级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式;门楼屋脊上砖雕“二龙戏珠”图案,用了金粉等彩绘梁架;门口一对标志身份和地位的汉白玉抱鼓石;两套院子之间的巷道用石条斜铺下水道;东西厢房的抱头梁也特别讲究。
设计科学严谨、既奢华又实用。当年初建时,为了保温,门窗均为双层;每个房间都设有独立的卫生间;最后一进的二层寝楼,也是目前烟台六大庄园中带有楼房且保留至今的三处之一(另外两处是龙口丁氏故宅、栖霞牟氏庄园的绣楼),不过该故居两幢楼房相比而言更大气、更奢华。马厩位于西区后面院落,共14间;目前东西两个院落之间的共用巷道南入口处的门楼留有瞭望口,具有明显的防御功能;整个故居四周,砌有高约3米、东西宽约132米、南北长约138米的院墙;为了安全,四周还有围墙,墙高10米左右,顶部厚约1米。院子的外面还有花园、生活用的水井、假山、亭子等。
选材苛刻精良,彰显雄厚财力。故居的大门台阶、柱础、抱鼓石、挑檐石、过门石、角柱石、窗台石等,皆用从河北运来的中国最好的汉白玉,其中最长的一块石条长3.6米;屋里墙面则是手工的水磨石;所用砖瓦皆为特制,质地密实坚硬,每块都规格统一,合乎标准。
建造细致精美,不惜工本。门口抱鼓石上的麒麟、祥云、梅兰竹菊、琴棋书画图案,雕刻精美;门廊两侧的青砖水磨龟背锦图案,表面平整、严丝合缝;东西厢北山墙外各砌雕有“寿”字照壁;门楼、屋角的砖雕,皆精美异常,展现出工匠的高超技艺及主人的文化品位。
年,湾头村因刘子山大院保护较好,被山东省建设厅公布为历史文化名村。2004年8月3日,莱州市政府公布湾头村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山东省政府又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大院里的莱州三中撤销。2019年5月,刘子山故居又被莱州市统战部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所院落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46年,八路军地方武装曾在此设兵工厂;1947年,西海专区所属振东公司设在这里。此后,八路军胶东某部队后勤部又在此设被服厂。1949年冬至1953年10月,掖南县人民政府设立于此。1953年10月,掖南县人民政府迁出后,掖南县立中学迁入。1956年,掖南县并归掖县后,掖南县立中学改为掖县第三中学。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掖县第三中学改建教室,旧宅中区房屋保留,东西两区原有房屋除西区留一房屋外全部拆除。
徜徉在这所豪宅中,人们不仅会好奇地探究原主人的发迹史以及半个多世纪流传下来的诸多传说故事及坊间传闻轶事。各位看官莫急,且听老于慢慢道来。话说清末民国时期,莱州(时称掖县)沙河镇出了一位响当当的人物,这便是号称旧青岛“四大家族”之首、“青岛首富”、有“刘半城”之称的刘子山。
刘子山本名碧云,字紫珊,又作子山,1880年出生于山东掖县(今沙河镇)湾头村。他童年读过私塾,1894年赴青岛谋生,初为街头叫卖小贩,后给德国人当西崽(仆役),因好学上进,先后自修德语和日语。1908年,刘子山当上德国建筑师的翻译,同时代办建筑材料,开始了其创业生涯。1910年,独资开设永和福杂货行,经营草帽辫,代销德国货。1914年,买下德国人办的红石崖窑厂,扩建成福和永窑场,专制洋式红色砖瓦,因产品适销对路,获利颇丰。他还受聘德商礼和洋行,担任华方经理,经营颜料和花生贸易等,佣金极为可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刘子山又筹集资金进口大宗木材,不久战争爆发木材价格猛涨,他又狠赚了一笔。
刘子山生意虽然顺利,但真正发家,还是靠贩卖鸦片。最初是胶澳海关税务司赫德,找胶澳商会总经理丁敬臣及董事苏臣、陈克廉、刘子山等,要他们集股做鸦片专卖生意。丁等因不熟业务且赚钱不多,不久即商议撤股,惟有刘表示,他两肩扛一口,穷光蛋一个,大家不干他干。于是刘子山独自承揽了鸦片买卖,在河北路设店经营,前柜批发后院零售,并附设烟馆招揽烟客。1914年11月,日本当局借口对德宣战占领青岛,1916年开设“扶桑官膏局”,走私批发鸦片烟膏等。刘子山利用懂日语的便利,又与日军搭上关系。双方协议规定:贩卖鸦片既批发也零售,且不限于青岛,凡可去之地都是贩卖范围:鸦片运输由日军包办。刘实际上成为日军的买办批发商,短短数年之内,就获利4200万元之巨,成为青岛臭名昭著的“烟土大王”。刘子山将巨额资金大量投入房地产业,一度拥有青岛市天津路、肥城路、武定路、甘肃路、无棣二路等整条街道的房产,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无出其右者,故此,人送绰号“刘半城”。
东莱银行的设立,使刘子山的经营有了更为充裕的资金。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在青岛独资开办东来贸易行,经营进口业务;开办永利汽车行,经销美产“Buick”牌汽车;1922年创办烟潍汽车运输公司,经营客户运输;1926年,与吴蔚如、赵叔馨、徐新六、钱新之等发起成立安平保险公司。此外,他还在青岛华新纱厂、青岛电业公司、博山煤矿等企业投资,担任董事等职务。
随着财富的积累,刘子山开始深刻反思和忏悔贩卖鸦片的经历,颇有负罪感,遂自觉大范围涉足各种公益事业。他捐款兴办济南孤儿院,投资兴建山东大学;捐款20万元疏浚小清河,出资50万元修筑烟潍公路;捐款20万元兴办东莱中学,把莱阳路楼房及对面空地赠给青岛女中。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他因惧怕追究,刘子山将太平路37号大楼让予国民党市党部。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又将湖南路39号大楼送给宪兵司令部。
东莱银行总行移津后,业务发展很是红火,很快成为华北著名财团之一。1930年,该行在法租界行址兴建新楼(即今和平路287号天津市科委办公地)。该楼由德国工程师贝伦特(Behrent)设计,三层混合结构,并带地下室和顶层塔楼。大楼主入口处柱式、外檐、塔楼等等变化丰富,体现了浓郁的折衷主义意味。一层为营业大厅,中央有四根镶大理石圆柱,柱子周围为柜台,以营业大厅为中心,四周布置有经理室、办公室、接待室、候客厅及来宾办事处等。二层设有总公事房、大会议厅、秘书室、饭厅、洗澡间、厕所及储藏室等。三层主要是供职员休息的卧室和活动房等。
1932年是天津东莱银行业务的鼎盛时期,当年银行存款余额954万元,放款余额528万元,有价证劵128万元,领用兑换券25万元。1932年3月,东莱银行召开第4届董事会,推选的组织架构如下:董事长刘子山,常务董事徐青甫,吴蔚如,董事刘星山、吴蔚如、常勉斋、徐泽山、徐青甫、刘文山,监察人刘锡三、刘占洪,总经理徐青甫兼,协理吴蔚如兼。
但1933年天津东莱银行的业务,便开始急速下滑,甚至趋于半停滞状态。同年9月,刘子山将东莱银行总行移至上海,天津东莱银行改为分行。当时的上海,早已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除了汇丰、渣打、横滨等大型外资银行以外,其他中小型银行、钱庄、当铺、交易所、保险公司满街都是,所谓“银行多于米铺”,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东莱银行跻身于竞争激烈的金融环境中,很快就站稳了脚跟。1937年,上海东莱银行营业大楼(位于今南京西路587号)建成并投入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接手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取代了原由德华银行青岛分行经办的代收关税和铁路运费业务,成为青岛金融业的霸主。它以优惠利率发放大量贷款,支持日商在青岛开设工厂。不仅享有特权,而且操纵外汇、控制海关、发行货币、吸收存款,一度成为对青岛实施经济侵略的中心。面对日本的经济侵略,刘子山坐不住了,他拿出正金银行发行的巨额钞票,让东莱银行的全体员工放假一天,集体去正金银行兑换银元。当大批的员工聚集在正金银行的门口,而正金银行又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银元。一时间,正金银行要破产的传言飞快地传播到青岛的大街小巷,更多的市民风闻而至,纷纷拿着正金银行发行的巨额钞票要求兑换。这一行动很快引起了正金银行高层的恐慌,一向嚣张的当时正金银行行长不得不亲自出面,在当时青岛最好的饭店春和楼,宴请刘子山央求缓提,从此以后气焰大为收敛。
1937年后,刘子山避居天津法租界,拒不与日伪合作,并派儿子刘少山赴上海,召集东莱银行同仁,传达他的指示:“国难时期,宜闭关自守,紧缩业务。本人自愿不再提取股息,以维同人生计。”此后,刘子山以体衰多病为由,将东莱银行业务交给长子刘少山管理。1948年春,刘子山从天津到上海就医,同年10月12日因心脏病发作辞世,享年68岁。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东莱银行批准复业。1952年12月,其长子开明绅士刘少山主动将银行并入公私合营银行青岛分行。
刘少山出生在青岛,长在长岛,后随父亲移居天津。1937年以后,刘少山开始掌管东莱银行业务。在以后的十余年中,东莱银行的业务时好时坏,但基本上还是有所发展。截至1949年9月,上海总行、天津分行、青岛分行的资金总额均有所增加。不过刘少山掌管东莱银行的时间太短,未能在金融界一展身手。然而,其在古籍珍善本的收藏方面却颇有建树,尤其是抢救性收购聊城海源阁藏书,使这些国宝免遭厄运,留下了一段佳话。
聊城海源阁乃中国北方最大的私人藏书楼,由出身于名门望族的杨以增所办。杨以增于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而后步入仕途。他曾多次易地为官,游历甚广,具有收藏书籍的条件。1840年,杨以增所收藏的书籍已相当可观,便返回聊城修建了海源阁。到其孙杨保彝一代,海源阁集南北精华于一楼,藏书多达20余万册,被誉为“北方图书之府”。彼时,海源阁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湖州陆氏皕宋楼、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并称为“晚清四大藏书楼”,而尤以瞿氏铁琴铜剑楼和海源阁藏书最丰,世称“南瞿北杨”。
至海源阁第四代传人杨敬夫一代,家道已经中落,海源阁无专人管理,藏书偶有散出。1926年,杨敬夫迁居天津。为了生计,次年将海源阁珍籍26种运至天津后零星售出。自1928年至1930年间,海源阁屡遭兵燹,藏书或被焚毁,或被劫掠。1931年底,杨敬夫将劫后书籍先运至济南,后又运转天津。至此,海源阁书尽楼空,再无只字片纸。海源阁被劫书籍,大都散落于华北各地。自上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初,一直有人在收购海源阁藏书。
刘少山在天津曾与杨敬夫数次洽谈,购得海源阁珍善本26种,其中包括旷世珍籍宋本《楚辞集注》和《百川学海》。为防日人觊觎,刘少山对外秘而不宣。后来,他尽管辗转于青岛、上海等地,但将这批古籍一直妥为保管,无一散失。
全国解放以后,青岛、天津、上海三地的东莱银行均实行了公私合营。1952年,天津东莱银行并入中国公私合营银行天津分行,刘少山出任副经理。随即,他将包括《楚辞集注》和《百川学海》在内的26种共计427册珍善本古籍悉数捐赠给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后来,由中华局出版了《楚辞集注》的影印本。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毛泽东将《楚辞集注》影印本作为国礼赠送给田中角荣。回国后,田中角荣将《楚辞集注》交给读卖新闻社进行了复制。次年,读卖新闻社得知了《楚辞集注》的历史渊源,遂将一部复制本回赠给已经定居上海的刘少山。1996年,经山东省民建的苗淑菊女士居中联络,刘少山后人将这部复制本捐赠给了重建后的聊城海源阁。至此,这段佳话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莱州坊间至今还流传着不少刘子山奇闻轶事,老于在此选择几个比较靠谱的传闻轶事与大家共享。
其一是:一桩有惊无险绑票案
刘子山弟兄四人,老大文山、老三锡山、老四星山,他排行老二。1922年冬天,正是刘子山在青岛经营生意风生水起时,不想从老家传来消息:三弟锡山被人绑票了!送信人叫刘云彬,是刘子山的堂兄。他说,凌晨两点,他起夜小解,突然,几个蒙面人翻墙而入,不容分说,架着他胳膊就走,出门才知三弟锡山也同时被绑了。这时,有两个绑匪小声说,“老大刘文山、老三刘锡山,这回打个满贯”。他一听大喊:“你们绑错了,我不是刘文山,我叫刘云彬!”绑匪一愣,拿电棒往脸上照照,连说晦气,就把他放了。临走,他们留下一封信。
刘子山阅完书信,心急火燎,当场命人准备赎金,又让刘云彬火速返乡,安抚家人;随后,他驱车济南去见督军兼省长田中玉,求他援手救出三弟。省长亲自督办,掖县警方不敢怠慢,自卫团派出一个连的兵力,终于在土山沿海将绑匪一举抓获,解救了刘锡山。审讯绑匪时,他们供出刘云彬是此次行动的始作俑者,是他提供了情报,且又导演了这出戏。于是,济南再次发报,敦促捉拿刘云彬。岂料忙中出错,电报员误把“彬”字打成“彩”,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刘云彩是谁?刘子山的大哥呀!原来,按刘氏宗谱,他们这辈泛“云”字,比如:刘文山,名云彩;刘子山,名云碧……文山和子山是他俩的字,那年代,人们习惯称呼字或号,大名反而容易被人遗忘。
掖县警方拿着上峰电令直扑湾头村,恰巧刘文山不在,于是,便把其长子刘占谦带走,关进大牢。刘文山前段差点儿被绑架,而今阴差阳错,自己倒成了嫌疑人,儿子成了替罪羊,越想越觉得比窦娥还冤。几番奔波、交涉,终于水落石出,刘云彬抓捕归案。真相大白,田中玉征求如何处置刘云彬?刘子山的态度很淡定:以德报怨,谁叫都是同族弟兄!绑匪最终被枪决,刘云彬不但保住了一条命,而且取保金还是刘子山给垫付的。
其二是:智拒不攀豪门亲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子山的实业经营得如日中天,想来联姻的豪门不乏其人。第一个向刘家攀亲的人是有“混世魔王”之称的张宗昌。他是掖县路旺祝家村人,与湾头相距不远。1922年,张宗昌在东北当上了绥宁镇守使,官不大,却屯兵数万。深秋,掖县同乡会在青岛设宴招待张将军,就是这一次,刘子山认识了张宗昌,论年庚,张比刘小4岁,故称刘为二哥。那次宴会,刘子山可巧把儿子刘少山也带去了,席间,张宗昌问他长大以后干什么?刘少山说想外出留学当医生。张宗昌听后哈哈大笑,随即向二哥郑重提出,要把女儿嫁给刘少山。刘子山答复孩子早就定了娃娃亲,婉言谢绝了。但张宗昌依然不死心,1925年,他任山东督军时,为了筹措军饷,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刘子山的东莱银行亦未幸免。两年后的春天,他把刘子山召到济南,欲让二哥担任山东银行行长。刘子山何等精明,当即以身体不佳为由予以推辞。张宗昌也没强压,话锋一转,再次提出要把女儿嫁给刘少山。刘子山进退两难,情急之下,谎称犬子业已成亲,对此提携深表谢意。回青后,他让15岁的刘少山匆匆结了婚,免得旁生枝节。
张宗昌故居
沙河镇原张宗昌三姨太小楼
刘子山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刘少山、次子刘舟之、三子刘仪泉。刘仪泉14岁那年,东莱银行上海分行保险库主管孔鋆甫,受人之托提亲来了。所提女子不是别人,她是蒋介石第三任妻子陈洁如的养女。权衡再三,刘子山还是谢绝了这门亲事。后来,他对子女们说:伴君如伴虎、高处不胜寒;交官穷,交商富。这也是他一直遵奉的做人信条。
其三是:扶持关照盛锡福
盛锡福帽庄是中华老字号,创始人叫刘锡三,比刘子山小19岁,是他的一个远房侄子。刘锡三少时曾读过几年私塾,也当过沿街叫卖的货郎,后去青岛投奔二叔刘子山,被安排在东莱贸易行做伙计。他勤快本分,深受赏识,不久,即被派往天津刘家辫庄,下乡收购草辫。再后来,他与人在天津开设盛聚蚨帽庄,除了制作草帽,还兼做棉花生意。
刘锡三经营了一阵子,并未赚到多少钱。他是一个爱动脑子的人,他发现了一个门道儿:将收购的草辫进行初级加工出口,返回时已成一顶顶精致的草帽了,身价一下翻了几十倍,咱何不把原料直接转到深加工上呢?他把想法向在天津的二叔讲了,刘子山非常欣赏他的思路和经营方向,便给了他三万银元作为开办费,还出资在渤海大楼旁边的法租界21号(今天津和平路),帮他盖了一座三层楼的店铺,楼上是加工车间,一楼是总店门市。大楼落成,刘锡三将盛聚蚨易名盛锡福,并注册了“三帽”商标。1925年,盛锡福正式开张,制作销售毡帽、呢帽、缎帽、便帽、皮帽、通帽、草帽七类产品。
盛锡福的事业拓展后,刘子山继续关照堂侄。当时,天津企业有吸储居民存款之风,他让刘锡三也对公众吸储。这种存款类似企业入股,有利息也有少量分红,而企业便可借此增加周转资金。刘锡三不负众望,盛锡福很快成了知名帽厂。生意赚钱后,他没去置买田地,而是继续扩大再生产。青岛、天津、北京、南京、上海……几乎所有大都市均有盛锡福的分号。后来,他从一法国人手中,购买了整套电力制帽设备,建成全国第一家机械化帽厂。在菲律宾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盛锡福的产品获头奖,“居东亚草帽业之冠”,成了“帽子大王”。但天有不测风云。1927年,天津和平路的盛锡福厂房突然失火,楼上楼下损失惨重。储户们担心利益受损,纷纷登门挤提投资。危急时刻,刘锡三来向二叔求援。刘子山当即指示东莱银行登报告知:凡在盛锡福帽庄有存款者,可持凭证到东莱银行提取现金,数额不限。储户得知盛锡福有东莱银行作后盾,也就放心了,刘锡三长出一口气。后来,他用保险公司的赔付和银行贷款,在原址建了一座五层大楼,这就是现在位于天津和平路的盛锡福大楼。
刘锡三对二叔的提携与关照一直没齿难忘。战时刘子山避居天津,两家往来频繁,每逢春节,刘锡三总要携全家过去拜年。刘子山两口子过生日,刘锡三夫妇总要前去祝寿,这规矩一直延续到1948年刘子山全家迁沪。
如烟岁月,淡茶墨韵,诗意含香。老于默念如烟逝去岁月,心间酸甜起落,悲喜参半,却总有一卷温情诗韵梦幻般浪漫。听岁月低低吟唱,心间的梦幻依旧。那些远去的风尘旧事,在生命的年轮里虽已模糊,蓦然回首却仍留有依稀痕迹;那些或深或浅的足迹,已经被岁月的尘埃掩埋,当秋夜的凉风吹过梦的长空,每一步仍踏在我的心上;那些多年前曾经熟悉的旋律,已经淡忘,当我梳理心性的时候,却又重新萦绕在我的耳畔。四季沧桑,轮回无情,当岁月如秋叶散落一地,老于父子依然还在历史的光阴里寻觅捕捉那些点点滴滴的精华……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全国30多家直属机构,一站式手续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