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建始而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仅成功注册1件,即三里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于2015年申请注册成功的“马坡茶”。
马坡茶
马坡茶生长在建始县三里乡的大沙河、蟠龙、扎鱼口、马坡村、窑场、龙飞等26个村,种植面积15000多亩, 马坡茶生产选用“鄂茶10号”、“鄂茶1号”、“福鼎大白”、“龙井43号”“安吉白茶”等茶树品种。境内特殊的红沙土壤和地理气候,孕育出“马坡茶”独特的内在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和多位茶叶专家、学者好评。
马坡村茶园基本分布在海拔800米至1200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相对湿度80%,年均光照1300小时左右。由于日照市光照时间长,气候温润,尤其适宜茶叶的生长,因而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积蓄,茶多酚、儿茶素等各种有效成分及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颇丰。
三里乡境内特殊的红沙土壤和地理气候,造就了马坡茶独特的品质,具有“毛尖细圆、条索紧细;汤清叶绿、清彻明亮;香气馥郁、回味绵长”等独特的品质。种植面积近万亩,区域内茶叶经营企业众多,品质特殊,多次在农博会获奖。
马坡茶与其它茶叶相比,独具特色:味甘,汤色清绿明亮,清香幽长、似豆香、熟板栗香。泡头杯水,汤清色绿,甘醇初露;二杯水,汤色绿中透淡黄,豆香、熟栗香郁滋味浓醇、鲜;三杯水,汤碧泛青、滋味浓醇。内在品质特征:茶多酚含量≥13.0%,水分含量≤5.0%。其系列产品——扁形茶、针形茶、烘炒青先后在“中茶杯”、“鄂茶杯”名优茶评比中获得金奖,充分体现了“马坡茶”独特的品质。
但多种原因导致“马坡茶”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其品牌效应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表现在:重要性认识不够,资金投入保障不够,部门协调沟通不够,商标规范管理不够。针对上述原因,如何对建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发展?
优化宣传引导
,提升品牌意识。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农民受益”理念,积极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政府树立“培育一件地标、推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商标品牌战略意识,职能部门、地标权利人深入宣传推广,让广大生产经营者充分认识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保持产品特定品质、提升品牌形象、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用。
优化政策支持
,实行重点培育。进一步修改完善《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品牌建设推进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以发展地理标志商标为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出台《建始县地理标志培育行动计划》,建立“定责、定牌、定人”的工作机制,推动全县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在推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战略中的引导作用,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地标品牌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培育发展,加大地标品牌创建力度,着力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增长极。
优化指导服务
,突出补齐短板。由县政府组织成立全县商标品牌战略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全县商标发展规划,指导、协调、督促各职能部门落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发展工作职责,及时解决地标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优化协会组织
,做大产业链条。依托行业协会进行规范管理。成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行业协会,专项负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注册、管理、保护等工作;依托行业协会形成发展合力。推广“行业协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从源头提高区域产品的整体质量,统一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地标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业链条。
优化统筹融合
,放大乘法效应。加快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带动力的区域地理标志品牌,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的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带动村级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按照“地理标志+产业+x”发展模式,探索与有机绿色产业、硒产业、旅游业等融合发展,放大地理标志乘法效应,推动脱贫致富。切实探索在三里乡马坡村实行“地理标志+茶叶+旅游”发展模式,以马坡村为点,加快推进三里乡全域旅游发展,结合石牌湖旅游开发,打造一条集茶叶制作参观、茶文化展示、茶生产采摘体验等于一体的茶叶休闲观光景观带,将“茶园”变“公园”,走茶旅融合、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同时,通过“马坡茶”以点带面,吸引全县更多生产经营者参与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融合发展中。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全国30多家直属机构,一站式手续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