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新闻首页 > 资讯 > 四方游说无金主,那就打打精神牙祭吧(文尾有福利哦)

四方游说无金主,那就打打精神牙祭吧(文尾有福利哦)

2019-10-22 17:47:16

说起每年6月的节日,朋友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吧?
老炼还要告诉大家的是,从2006年起,每年6月又多了一个重要的“节日”——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遗产日”,自2017年起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作为一个喜欢传统文化的人,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想做点什么。去年的这个时候,老炼在观音桥的北仓图书馆举办了
《质朴与绚烂——梁平木版年画及非遗文献展》,
活动得到了梁平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水滴书屋各位小伙伴的热情捧场,可以说是相当成功。
今年6月,本来也想再办一个年画类的主题展览,无奈四方游说,也没有找到金主。再加之老炼从四月份起便赋闲在家(赋闲在家是一个比较虚荣的词,说白了就是下岗),天天还要
找钱吃饭,所以也不敢任性到自己出钱办一个展览的份。
那就打打精神牙祭吧。
这精神牙祭怎么打呢?就给关心老炼的朋友们,汇报一下自3月17日,在渝中区后街影视文化产业园举办的《守望乡愁——中国传统年画精品展》结束后,老炼年画收藏的新收获吧。
按时间顺序,挑重点汇报——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五一节期间,老炼去了上海和苏州。而此行的重点,就是参观历史悠久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
关于历史悠久的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相信喜欢传统艺术的同学们都比较了解,此处不展开。
2001年9月,苏州市人民政府作出了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整体划转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决定,并在资金、政策上给与扶持与资助。所以,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的传承现状,在国内同行中算是比较好的。此次苏州之行,老炼就到了位于苏州市越溪镇吴中大道国际教育园南区致能大道189号,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内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
桃花坞木版年画国家级印务传承人、84岁高龄的房志达老先生在作品上签名
在参观年画社之前,老炼还在苏州的文庙古玩市场,淘到一张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在1963年出品的老年画,加之老炼准备的3张梁平木版年画,都送给了年画社作为见面礼。负责人华黎静先生大为感动,不但将老炼挑选的数十件年画打了“骨折”,还请桃花坞木版年画国家级印务传承人、84岁高龄的房志达老先生以及省级刻制传承人叶宝芬女士在相关的作品上签名留念,让老炼激动不已。
至此,老炼收藏的从1980年代至今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已近百件,大致能够展示这一品种的基本面貌。
文保小伙伴与陈义文老人合影
5月8日至13日,老炼与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的3名小伙伴,自费组团,自驾出行,行程近2000公里,在拜访了湖北陕西的文保同行及寻访了多处国家级文物遗迹的同时,还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老河口年画传承人,90高龄的陈义文老人。
5月10上午,一行人到达老河口,很顺利地找到了陈义文老人和他的年画作坊——2009年,当地政府将陈义文老人所住的小巷修葺一新,正式被命名为“陈义文巷”。
到达时,90高龄的陈义文老人正在家门前忙活着——将直径为五六公分的橘子树干锯成约20公分长的小段,以用于制作雕刻刀的手柄。老人告诉我们,橘子树干富有弹性,经久耐用且不伤手。
老河口年画
老河口木版年画兴盛于清乾隆至光绪年间,由南派木版年画的发源地桃花坞经河南的朱仙镇传于老河口,陈义文老人是第四代传人。
到上世纪80年代,老河口年画濒临失传,老人投入了艰苦的努力,才将此工艺保留至今。如今,老人已90高龄,唯有其孙子陈洪斌传承了这门手艺。2010年,老河口木版年画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之后,陈义文老人也被评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
在陈老的作坊里,老炼选购了几乎所有的传统题材年画,大约有三十件套,陈老还在数张代表作上签名。自此,老炼的国家级非遗年画的收藏,已经达到13家。
在陕西旬阳淘到的老年画
本来,此次计划的行程,老河口为最后一站。但“襄阳拾穗者”的小伙伴们强烈建议我们,绕道几十公里,参观陕西安康旬阳县的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
在旬阳,我们不但参观了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还游览了旬阳县文庙、县博物馆、太极城观景台(旬阳老县城四周叠翠,峰高谷低,沟壑分明,八卦罗列,且绿水绕廊,阴阳回旋,旬河环绕流经旬阳县城,并在老县城东注入汉江,组成了一幅天然太极图案,故称“太极城”)、青龙山上的临岩寺、文峰塔与孟达墓。在旬阳,老炼还有意外的收获——
这收获当然与年画有关。
在旬阳老街上,老炼巧遇了原旬阳太极城民俗博物馆馆
长项勃先生
,参观了他免费开放10年,后因无力维持而于2016年关闭的博物馆,并发现了几张民国时期的老年画以及两组重新装裱的灯画——即旧时装在宫灯上画片,也属年画的一个分支。经过真诚的交流,项勃先生将年画与灯画,都割爱转让给了老炼。
今年清明节期间,老炼还前往四川的绵竹,参观了绵竹年画博物馆,并与馆长胡光葵先生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
胡馆长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绵竹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长期从事中国年画的研究和绵竹年画的传承,以水墨的形式解构年画,开创了墨彩年画技法,出版有《绵竹木版年画集》,拥有国家注册商标“胡美人”,为绵竹年画新派代表人物。
在与胡馆长交流的过程在老炼得知,绵竹年画里还有一种稀罕独特的类型叫填水脚。过去年画作坊雇佣了很多彩绘艺人画画,到了腊月尾巴上整个制作年画的工作都结束了,艺人看到用剩下的各种颜料,把它洗掉了感觉实在可惜,于是艺人突发奇想,用指头把剩下的颜色犹如儿童般不受约束进行创作,剩了什么颜色就填什么颜色线条也随意描绘着,而且为了赶时间画得很快,一挥而就把全年的工夫寥寥几笔就画上去了。胡馆长说,它更像一种写意的门画,这是绵竹年画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画法。
说实话,老炼过去对彩绘类年画是有偏见的——总觉得这种“照葫芦画瓢”的东西,一是不如木版直接套印的年画色彩饱满,质朴绚烂;二是受画工个体水平的局限,成品质量良莠不齐——大师画的,价格太贵,老炼买不起;一般的大路货,老炼又看不起,而且缺乏个性。在听了胡馆长关于填水脚艺术的介绍又看了原作之后,老炼直呼大开眼界——原来,在被老炼视为“照葫芦画瓢”的彩绘年画中,还有如此充满个性的东西,很值得收藏与研究。
当时就向胡馆定了一对填水脚的门神画,但胡馆太忙,除日常工作外,还要做课题,且经常出差。直到昨天,才收到他的大作,也算是今年非遗日到来之际的礼物。
好吧,拉拉杂杂地说了这么多,算是对关心老炼及老炼年画收藏的朋友们的一个阶段性汇报。
最后,再汇报一下年画博物馆的进展吧——迄今为止,老炼已收藏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18家传统年画中的13家(我说的13家,是指每一家都可以搞一个基本上能够反映其面貌的小型专题展之规模,不包括零星的收藏),计划在近两年中将18家全部收齐。
而计划中的年画博物馆,至今也没有找到金主。不过牛皮已经吹出去了,总得有个结果吧。现在老炼的计划是——在明年的“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找一套100多平方的民房,将博物馆弄起来再说——因为规模有限,也许不敢叫博物馆,但这是革命的最低目标。
本期福利
《金玉满堂和气致祥》单色年画小品
产地:湖北老河口
时代:当代
尺寸:30cmx20cm
价格:保密
获奖途径:留言被精选,就有可能获得它。

上期奖品
黑底描
时代:约1980年代
出品:重庆漆器厂
直径:14cm
特别说明:此为老炼旧藏,亦为小年份之物也。置之茶台,可盛茶点;供之书架,可悦读书困倦之目。
获奖读者:
流沙

上一篇:[天干物燥,砂梨当道,湖北最有名的梨都出自哪儿?]

下一篇:[压铸风云录:中国压铸行业再生铝领域的“永康学派”]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全国30多家直属机构,一站式手续办理

一对一金牌服务

一对一专业服务,金牌团队全程跟进

业务过程全透明

全程公开透明,进度实时跟踪

低资费高服务

价格合理,超高性价比

商标注册查询

注册前先查询,有效提高成功率

商标名称*
联系电话*
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