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山村村民在采摘蒲公英。
10月12日,
建成蒲公英种植基地后,如何提升产品附加值?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五通山村建起蒲公英茶加工厂。“如今,我们村产的蒲公英茶销往广东、海南、浙江等地。”五通山村党支部书记寇雄说,村里有了种植基地和茶加工厂后,全村老百姓有了坚强的收入保障,致富路子越走越宽。
村里建起蒲公英种植基地 村民就近务工收入有保障
一走进顺庆区双桥镇五通山村,映入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是基础,也是老百姓增收的保障。地处顺庆区偏远地带的五通山村如何发展致富产业呢?2018年,顺庆区联系双桥镇的帮扶负责人以及帮扶单位,带领农技、医药等方面的专家来到五通山村调研时发现,这里的自然环境适宜种植蒲公英。“蒲公英属于特色产业,全身都是宝,产品附加值高。”一名帮扶人员说。
选定产业后,当年,五通山村试种100余亩蒲公英。在专家建议下,又把这些蒲公英人工炒制成蒲公英茶,拿到市场销售。没想到,蒲公英茶上市后深受市民喜欢。尝到增收甜头的村民们在今年年初,又开发荒山、荒坡、撂荒地等,仅用一个月时间平整出350亩土地,全部种上蒲公英。如今,五通山村蒲公英种植面积近500亩,成为全市最大的蒲公英种植基地,常年吸纳30余名村民在园区务工,村民平均月收入超过1000元。
村里建起蒲公英茶加工厂 茶叶销往广东海南等地
在五通山村一山脚下,一幢白色的楼房格外显眼,里面机声隆隆。这就是五通山村刚刚建起来的蒲公英茶加工厂。
蒲公英种植基地建起来了,基地规模扩大了,如何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五通山村多方筹资,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建设蒲公英茶加工厂,经过2个多月时间努力,一座蒲公英茶加工厂拔地而起,杀青机、炒制机、烘干机、揉炼机等安装到位;蒲公英博物馆也在加快建设中。
“从地里采摘的蒲公英经过杀青、揉炼、炒制、烘干、摊晾以及包装等程序后,就可以上市销售了。”寇雄说,在机械化加工蒲公英茶的同时,五通山村还保留了手工炒制蒲公英茶的程序。每天组织村民用小柴火灶手工炒制蒲公英茶,成为五通山村一道靓丽风景,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旅游、观看、拍照。
有了产品后,五通山村又第一时间成立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再通过电商等渠道宣传村里的蒲公英茶。如今,五通山村蒲公英茶不仅销往广东、福建、海南、浙江等地,还进入南充主城区100余家茶房销售。
“村里建起一座加工厂,这在以前是想都没有想到的事。”五通山村村民李素芳说,建起蒲公英茶加工厂后,村民就近上班的工作岗位更多,收入渠道也更宽。
如今,像李素芳一样在五通山村蒲公英茶加工厂务工的村民有10余人,他们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按时拿工资。村民们通过土地出租、务工、分红等方式,收入有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