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城虾皮 产自两城街道的虾皮,生长海域在黄海入海口的白马河口与两城河之间的海州湾,东濒鱼虾肥美的黄家塘湾,水质清新,浅海底质平坦,面积广袤,沙质海底,宽广深厚,南邻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水质资源及海水水质超过国家一类标准,环境优良、饵料丰富,是虾、蟹、贝类等繁衍生息的绝佳场所。 这里的虾皮个头极小,是普通虾皮的1/3大,却饱满均匀,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含量突出,有“钙库”之称。“踩高跷推小虾”是近海渔民特有的捕虾方式。该水域又是“国家级西施舌种质资源保护区”、“省级日本冠鞭蟹种质资源保区”。
西施舌 贝类,因常常将白色的腕足吐出,形似一截小舌头,颇令人喜爱,故名“西施舌”。个大、肉肥、味美。在万宝水产集团的近海建设了省级西施舌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助于繁殖、保护、繁盛。
黑陶 是山东日照汉族艺术珍品。1936年,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先生,带领考古队在日照两城文化遗址发现了4500多年前的珍稀陶器——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其制作工艺之精,堪称世界一绝,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物,又称为“标准黑陶”。作为一项古老的汉族制陶技艺,有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日照黑陶是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日照因此有“中国黑陶城”之美誉。 日照黑陶俗称日照土陶,是日照土陶器中的灰、黑色陶器。日照黑陶最早民间称谓出自明洪武年间村落族。“日照黑陶”地理标志于2011年成功获得注册,5月两城镇被评为“山东黑陶产业第一镇”。两城类型的陶系以黑陶居多,其中以陶质细腻、表面磨光而呈黝黑光亮尤为突出,陶器外表修饰陶器制法先进,快轮普遍使用,一般陶器胎薄而轻巧,常见的蛋壳陶高柄杯,其它还有灰陶、褐陶、红陶、白陶,形成了龙山文化两城类型的独特的文化面貌,成为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2012年日照黑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