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2013年3月18日到沂水县人民检察院工作,至今年6月18日离开,总共经历了六年零三个月。
这六年多时光,不短不长,不短是因为在这里经历了很多磨砺,收藏了太多值得回味的瞬间,不长是因为这只是漫漫人生的一个小段;沿沂河驰骋的一百公里路程,不短不长,不短是因为沂水属于离市区最远的三个县城之一,不长是因为早就习惯了往返于这风光迤逦的路上。
其实很多在异地工作的人,奔波的路程比我要长得多,虽然毕业这么多年来是我首次到“异地”工作生活,但沂水这个地方,却丝毫没有他乡的感觉。
熟悉的亲情
在到沂水工作之前,因曾长期在公诉部门办案,我就几乎跑遍了全市所有的乡镇,对各地的情况也比较熟悉。沂水县境内19个乡镇(街道),先前我就到过18个。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是中共山东分局诞生地、《大众
临沂市检察院公诉处主要审查起诉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重大刑事案件,凡是我参与办理的此类案件,不论案发地多么偏僻,我都要坚持前去开展工作,一方面看看现场情况和案件材料中反映的是否一致,增加直观印象和内心确信;另一方面可以听取被害人亲属的意见,家里摊上这样的事情,本来就很悲哀凄凉,不忍心再叫他们费尽周折去市检察院找我们;还有就是对需要补充的证据和解决的疑虑,可以尽快予以补充和解决,最大限度地保障案件质量。
那时候公诉处没有专职驾驶员,出门都是我们自己开车,在沂水途中问个路,在村里打听个人,一般都能得到热心的答复,有的村民干脆给领到门口,临走还会招呼再到他家歇歇喝口水。听着那厚重的乡音,看着那热情的笑容,有种在自己老家见到亲戚的感觉,似乎一天的奔波也不再那么疲惫,同时也更加确信为什么在那么艰苦的年代,革命的星星火种能在这里成功燎原。
到沂水县检察院工作后,院党组首先安排我分管办公室、政治处、技术科、监所检察科、案件管理中心、派驻基层检察室等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如反贪局、反渎局、公诉科等业务部门,又陆续安排我分管过。后来领导介绍这么安排的目的,是想让我尽快熟悉基层的情况,重点提高综合管理、沟通协调的能力。
作为基层院的副检察长,虽然也算不上什么领导,但工作任务还是比在市检察院当副处长繁重,对上下内外接触面也相对要广一些,对个人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先前很多领导、同事的指教,以及有基层经验的朋友的善意提醒,都让我对此有了心理准备和压力。当然土生土长、本性善良的我压根也没有“当官”的打算,就像我们反复诵读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那样:“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作为从市里下派的干部,占据着这么重要的职位,本来就如肩重负、如履薄冰。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尽快加强学习、抓好落实、搞好服务,而没有任何资格在乎什么权利、地位和荣誉。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我发现在沂水这个地方,沟通协调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这或许是得益于检察机关的地位和公信力,或许更是得益于此地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机关作风。不论是检察系统内部,还是县里的其他部门和乡镇,在配合上几乎都畅通无阻。对本院的重要工作任务,朱广胜检察长一直要求“一揽子统筹、一竿子到底”,即谁负责这项工作,就全权负责到底。
不同部门、不同领导承担的工作在人员、时间等方面有冲突的,以轻重缓急为标准,自行协商解决。虽然我到县院工作比较晚,但有工作需要和其他党组成员、其他部门的领导协商时,都能得到积极地回应和支持,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商议的。
普通沂水人容易称呼“表哥”“表弟”。县里不同部门的领导在一起,彼此都没有官架子,相互交流得也融洽自然,真的有种同乡表亲、兄弟姐妹的人情味。2013年县里“联系群众、转变作风”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所有干部不分大小都被分格里,直接联系几十户群众,定期进行走访。我联系负责一个村里的47户群众,到百姓家里的机会也非常多,这里的村民管抽烟也叫“吃烟”,管父亲也叫“爷”,很多说法和我老家一模一样。
我的联系户中最多时曾经有过9个贫困户,尽管家里生活条件那么清苦,但是搞社情民意调查时还对当下的生活、对党委政府的工作表示满意,也很少提额外的要求,让见惯了“愤青”的我很感意外,备受感动。有时候他们
真情的感染力是不容低估的。我们可以被别人感染,有时也能感染别人。我在分管政治处期间,曾参与拍摄了两部微电影,一个是根据我院朱广胜检察长联系群众的真实事例拍摄的微电影《信•心》,2014年11月该片荣获团中央等机关主办的“为了明天——关爱青少年彩虹行动”微电影大赛三等奖,另一部是根据我院公诉科长韩艳菲的工作和成长经历拍摄的《距离》,后来也入围北京国际微电影节。
这两部微电影的素材都来自身边人身边事,制作成本很低,编剧就是把真实的故事改成剧本,演员都是表演爱好者免费出演,用的也是当地刚成立的拍摄团队。长期参与办理死刑案件,见证过太多的生死离别,我的心肠已经麻木得有点冷硬了,但是当陪着帮扶对象去监狱会见他们的亲人,看着他们一家人相拥而泣,以及后来这个场景在电影中再现的时候,自己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沂水虽然不是老家,但这里同样有旖旎的风光,同样有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有无数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的良师益友。
不需要夸大其词,也不需要渲染作秀,我们身边太多平凡人平凡事同样可以感动天地,足以铭记心头。
团队的精神
古人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燕难为春,百花竞凡尘。团结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其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严密的组织领导和良好的协作配合。
我们大部分人从上学到工作,始终都是在一个集体、一个团队中成长。我在市检察院先后曾在监所处、办公室、公诉处工作过,光在公诉就经历过六任处长。不论谁当处长,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公诉工作在全省业务考核中的位次也一直稳步提升。
2009年、2010年分列全省第二、第一。2011年市检察院公诉处再获集体殊荣,被高检院表彰为全国优秀公诉团队,被省检察院授予集体二等功。2012年,经过大家艰苦努力,临沂公诉连续第三年在全省考核第一,在第五届全省十佳(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中表现优异, 2名选手被授予“全省十佳公诉人”称号,2名被授予“全省优秀公诉人”称号,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在沂水县检察院,从整体到局部,我们有不同层次的团队,不同的文化品牌和精神风貌,每个团队都有好的带头人,都有其凝聚力、战斗力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运行机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院党组是全院工作的领导核心。这些年来,沂水县检察院坚持以领导班子建设为向导,以公正执法为核心,抓班子带队伍,抓办案树形象,不断增强凝聚力,提升战斗力,强化执行力,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县院连续16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先后两次当选“全省优秀基层检察院”,荣获“六型建设示范院” “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连续4年获得“服务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为了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沂水县检察院积极创新载体,不断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坚持以忠诚为统领,聚能量、强支撑、激活力,打造了“多彩党建”品牌,通过提升党建工作有力地保障了法律监督职责的落实,2016年我们被省委表彰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那年的7月1日,作为县检察院的机关党总支书记,我有幸跟随临沂代表团,参加了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当我激动抱起那块“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牌匾时,还不知道我们是全省检察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以我们院里的条件,办公楼较为陈旧,楼道狭窄,党建阵地面积不大,投入资金也不算多,其他单位负责党建的同行好奇我们是怎么获得这份认可的,但是只要他们亲自来看了,往往就不再多说什么。究其原因,我想还是沂水全县整体党建水平较高,检察院的工作有内涵有品牌,我们是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建设的成效获得了上级机关的信任。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我们院的一个个团队、一个个品牌、一个个创意都在茁壮成长,遍地开花:针对全院青年干警占比例较高的实际,为了加强对青年人培养,促进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升队伍青春活力,我院设立了名为“青葵乐园”的多功能活动室,成为青年干警展示才华、相互交流的温馨家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以此来鞭策青年干警要珍惜时光,奋发图强。通过积极组织和参与一系列的活动,青年干警理论水平、文学修养、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我院团支部也被评为省级优秀共青团支部,多名青年干警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团员、沂水好人。
侦查监督科被评为省级巾帼文明岗,办理的刘竹丽、刘竹春非法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2017年度全国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科长鞠鹏被评为全省侦查监督优秀办案人,纳入首批全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人才库。公诉科先后荣获全省优秀公诉团队、省级青年文明号、全省检察机关集体二等功、山东省首批维护老年人权益服务示范站、临沂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涌现出“全省十佳公诉人”韩艳菲、“齐鲁最美青年”提名奖张媛媛等先进典型。其他科室也是亮点频出,不时会有独特的创意和表现。
“拖蓝”是沂水古八景之一。我院融合沂蒙精神、检察特色和地域风格,打造了以“感恩、传承,宽厚、自强,雅韵、明鉴,为民、公平”为内涵的“拖蓝”检察文化,提炼了“仁厚、坚韧、奉献、跨越”的“沂检精神”。我院坚持为干警过好个人、政治和部门集体“三个生日”,体现党内关怀;实施“1441”培训计划,即每年每人一讲、四个培训专题、四次实战练兵、一个人才库,以干促学、以训提能、以质增效。
团队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每个人都是我们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既要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又要集中整个团队的智慧,及时调整方法和策略,加强配合,步调一致地去实施。集体的力量、品牌的力量、青春的力量不断绽放,激励着沂水检察人忠诚职责、昂首阔步、坚毅前行!
奋进的脚步
基层院的建设关系着检察机关的整体发展和质量水平,影响着各项工作的推进和检察形象。目前在我们山东临沂,基层院普遍存在人员编制少、办案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的现实困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司法需求的不断增长,也使得基层干警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
当然不仅仅是我们检察人员,每个生活在时代潮流中的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任务和压力,如果不刻意逃避,压力和困难就会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想逃避都无处可逃。
蒋万云检察长在与我们见面时指出:“你们不论是在市院还是在县院工作,历练都是长久的、终生的……” 日常生活中下坡的路走起来要轻松,上坡却相对要难很多,但在职场上,大家不愿走下坡路,当你在上坡路艰难前行,自认为辛苦、艰难甚至委屈时,或许成功已经离你很近了。
稻盛和夫说过:你一定要试着对自己“狠一点”,把自己“逼到绝路”。在很多单位里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人,因为懒惰,不愿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或者因为不自信,只愿意做自己熟悉、擅长的事情,而导致能胜任的岗位越来越少,慢慢淡出了别人的视线。只有不断接受紧锣密鼓的挑战,敢于承担难度渐升的工作压力,才能得到“魔鬼”般的训练,培养出钢铁般的意志,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举重若轻、临危不乱的诸般能力。
到沂水县检察院工作以后,看到那么多同志长期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奉献、毫无怨言,更加坚定了我与他们同甘共苦的信念。和我年龄相仿的老同志,有的孩子正在上大学,更早的已经工作或者成家立业,家庭负担或许相对轻一些。而那些年龄在三十、四十左右的同事,上有老下有小,有的孩子还不止一个,在单位里也正处于当打之年,承担着繁杂的任务。
我曾经和外地的一个检察官沟通过工作状况,他说由于公诉部门任务太繁重,他们那边有个说法:“公诉科把女人当男人使,把男人当牲口使!”其实事后了解,和我们临沂相比,他们各个业务科室的人均办案量要少得多。
我们经常遇到这种场景:一位检察官加班加点刚审查完一个案子,正准备把侦查卷送走,其他材料还没来得及归档,就又接到了新的案子,桌上立马又堆起一摞厚厚的卷宗;节假日,别人在晒一家人外出游玩的图,而我们的干警要满怀愧疚地把二孩送给老人看着,带着大孩来办公室加班。
在沂水这几年,不论是业务部门还是综合部门,大部分我都分管过。感觉每个部门都不容易,都在全面履行职责,承担的考核和创新的任务也都很重。比如办公室、政治部等综合部门,除了要处理五花八门的杂事,上级布置的信息材料和宣传、调研文章还接二连三飞来,其中很多都是在下班后,趁着夜深人静才能完成的。当然除了基本的工作任务,我们的干警还要兼顾联系群众、城市创建、困难帮扶、法律
我很惊奇,是什么让她们有这么大的能量,是什么让她们一直坚持下来?只能是一种发自肺腑的信仰和初心,一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沂水检察的一员,理应为全院的发展奉献智慧和能力,理应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旺盛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立足本职,我坚持做到几个意识:要有大局意识,自觉维护检察长和领导班子的威信,搞好与其他同志之间的团结,协调好上下各方面的关系,互相补台,形成合力。要有谋事意识,主动出谋划策,尽量为院党组提供可行的、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要有效率意识,每项工作都要认真抓好落实,提高工作效率;要有服务意识,全力支持同志们的工作,积极主动为同志们服务,善于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各种成功的人大都有相似的素质,比如大公无私、正直敬业、坚韧不拔。虽与成功无缘,但像我等平凡之人也须锲而不舍、用心工作,才能完成组织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在分管反贪局、反渎局期间,我充分体味到了侦查工作的辛劳、艰难和风险。自侦部门一旦上了案件,就要黑白昼夜连轴转,不拿下犯罪嫌疑人,不把证据收集扎实,就不敢停下来喘口气。他们在下边审讯、询问,四处调查取证,我坐在楼上办公上批手续,来回调度各方进展情况,案件突破不了,就不敢回宿舍休息。
平时晚上出去散步的时候,我也曾被人全程跟踪过,有的始终猜不出他是谁,出于什么目的。我们去外地某单位带犯罪嫌疑人,也曾被其亲属纠集人员、车辆围堵过,对方软硬兼施,嫌疑人的妻子声称要死在我们面前。我和专案组的同志们一夜未眠,耐心地和他们释法说理,终于让其打消了侥幸心理,停止了无理取闹。
我们一次次能攻坚克难,也反复证明正义的力量是不容低估的,法律的尊严是不容挑战的。作为院党组成员、机关党总支书记,我还曾担任过多个重大活动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为了办好一次次领导调研、大型会议或者观摩活动,我都要和同事们精心准备现场和会议材料,反复斟酌行程和活动方案,其间材料和方案可能会被反复修改、被毙十次八次,但依然要打足精神推倒重来。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有时略有瑕疵,这些活动还都顺利完成了。成功绝不是简单的聪明机巧,也不一定是更快、更高、更强,而一定是更担当、更质朴、更坚韧的结果。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在基层院任职的这些年,当工作遇到困难、面临压力的时候你感觉到日子很漫长。
虽然从来的时候就知道,总有一天要调走,但是通过和同志们并肩战斗,患难与共,完成一个个任务和小目标后,离开的想法又慢慢淡忘了。直到有一天真的要走了,又感觉那么唐突和慌乱,来不及和谁告别,来不及给自己做个总结。
感觉脑海里只有茫茫然一片,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劳碌,除了平时加班多,连正常的年休假都不大敢休,但也找不出什么成果属于自己。如果工作还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那也是得益于各级组织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大家的共同努力。
虽然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学到了一点新知识新技能,在组织领导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点经验,但由于个人能力不足和学习上懈怠,素质提高不够显著,工作落实不够到位,成效不够显著,为领导和同志们服务也有很大欠缺。同时存在的问题还包括: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够紧、求真务实的理念不够牢、创新向上的气势不够足等,这些问题,都亟待在新的起点上,在领导同志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尽快予以克服和解决。
回家的感觉很温暖很亲切,就在我们回到市院的第二天,蒋万云检察长、刘东宁副检察长和王纪起主任专门召集我们见面,在表示欢迎和慰问的同时,还语重心长地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当前的任务做了安排,对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领导殷切的话语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组织一如既往在关心着、牵挂着、期待着我们。在感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下一步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对检察事业的未来,我们满怀信心,充满期待。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领导指示精神,把政治站位与狠抓落实紧紧扭在一起,聚焦新时期人民群众更高的司法需求,对自身业务能力进行“精装修”。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和市院党组保持一致,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和适应新的岗位,听从指挥,冲锋在前,以忠诚和无畏捍卫法律尊严,以孜孜不倦地追求砥砺前行,为沂蒙检察奋进新时代,实现新辉煌继续发光发热,增辉添彩。(黄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