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绿花如雪,塔山怀抱山楂多。秋霜尽染果欲坠,漫山遍野红胜火。八方商贾纷沓至,康健终生佳天下。
这是一首赞颂费县山楂的短诗。10月16日,临沂革命老区行的第三天,
东蒙镇有一座山,名为红山;山前种植了一万多亩山楂,名为红山前山楂园。和平年代,朴实勤劳的老区人民深耕于曾经的战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山楂。沙土壤、光照足让这里种出的山楂口感好、有营养、售价高,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山楂种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万亩规模,老区人民凭借辛勤的劳动与无穷的智慧奔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坦途上。
红山前山楂园主要由贺乐石村、小贤河村、龙雨庄村、台子沟、安家沟和聂家沟6个自然村的村民种植,为了方便统一管理,费县红山前山楂种植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合作社为村民统一购买肥料、进行农药检测,确保山楂安全、环保、有机;我们还统一接单,收集散户的山楂,达到一定吨数直接联系客户来收购,农户不用再为销量发愁了。”合作社社长陈开荣向
合作社还带头在贺乐石村建起一个小型的交易市场,十月中下旬山楂丰收时,市场上有买有卖,热火朝天。陈开荣说安家沟村还有个山楂切片、烘干加工厂,很多村民也都想尝试山楂粗加工甚至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除了是合作社的社长,陈开荣还是一名普通的山楂种植户。“我们这边每家每户都要种山楂,不管还有没有别的活儿,多多少少得种点!我家就种了十多亩。”陈开荣一边说一边带
果园里,陈开荣为
“以前没钱割肉,菜里也见不着油水,顿顿地瓜煎饼。现在吃的都不用说了,我在村里盖了二层楼,也自己住也是合作社的办公室,还给儿子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陈开荣的笑容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在园区正东边的一处山楂园里,
“你别听他谦虚,他挣得比这多多了!他那山楂一直都是卖价最高的!他会管理,山楂产量高、品质好;他还养了五六头牛和十多只羊呢!他媳妇儿在镇上板材厂打零工也能挣不少!”站在一旁的东蒙镇龙雨庄村妇女主任陈现英笑着打趣道,看着村民们日子越过越好,村干部们心里也美滋滋的。
这几天,66岁的东蒙镇贺乐石村村民高莲安比平时忙了不少,除了做好自家三亩山楂地的采摘工作,她还要挑选出园里最优质的山楂参加县里举办的山楂节,想到化肥、杂草机、果剪等丰厚诱人的奖品,她想在比赛里拿个好名次的愿望更强烈了。“今年县里来给我们免费拆(嫁接)了‘甜红子’,我们家拆了四、五十棵,这个品种更甜、价格更高。”高莲安打算用这些新品种去参赛,她对自家的‘甜红子’充满信心。
费县山楂节从去年开始举办,在瓜果飘香、秋高气爽的十月,在漫山遍红、白云悠悠的红山前,全县的山楂种植户相聚于此,一决高下。“种植户来参赛,游客也可以免费游览观赛,随意购买,推广效果很好!我们村140多户种山楂的,去年报名了100多户。”据陈开荣介绍,合作社要对参赛的山楂进行初选,不符合环保有机标准、品质不过关的山楂将没有资格参加山楂节。
距离2019费县第二届山楂节开幕还有不到三天时间,忙完山楂节,陈开荣准备去城里儿子家看孙子;葛洪茂将继续精细管理自家山楂园,浇水、施肥、除虫、剪枝一样也马虎不得,山楂卖价高了能攒钱给儿子买房子;高莲安也紧张地为山楂节准备着,打算在比赛中夺取个好名次……老区人民都在忙碌着,这颗小小的、火红的山楂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