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系(是)渣渣辉(张家辉)。”
去年,因影帝张家辉一句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自我介绍,《贪玩蓝月》意外走红。但影帝本人似乎并不太喜欢这个略带调侃意味的外号,有传闻说,为去掉“渣渣辉”标签,张家辉甚至不惜将代言《贪玩蓝月》的广告费退回去。
本以为随着热度渐散,“渣渣辉”一词会慢友们视野,却没想到最近它又火了,甚至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渣渣辉”商标以后只属于张家辉了
这次“渣渣辉”会再次成为焦点中心的原因是:张家辉申请了渣渣辉商标。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5月30日,张家辉提交了45项关于“渣渣辉”商标的申请,可以说是把能申请的品类都申请了个遍,严谨程度丝毫不亚于将“老干爹”“ 老干爸”“干儿子”“干女儿”等商标均据为己有的老干妈。
张家辉申请渣渣辉商标消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传友们都沸腾了起来。
有人盛赞张家辉具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很有商业头脑;也有人猜测张家辉是不是想用“渣渣辉”这个已经大火的IP来做点生意;还友开始隔空喊话鲍师傅,让其学学张家辉,好好保护自家品牌商标。
虽然张家辉决定申请渣渣辉商标的原因还处于众说纷纭难有定论阶段,但他此举无疑给众品牌都上了一课:建立商标保护意识,真的很有必要!
品牌们应树立起商标保护意识
说起来,这些年在商标问题上吃过大亏的品牌还真不少。前文中cue到过的鲍师傅,就是其中一个。
作为闻名全国的糕点品牌,鲍师傅门店生意有多好,相信不用品牌君多说,大家也已略有耳闻。生意越做越红火的鲍师傅,烦恼也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鲍师傅在全国共设有直营门店六十余家,但有意思的是,市面上打着鲍师傅旗号的店铺却足足有数百家。这个门店数量的对比,简直讽刺。
山寨店铺的快速扩张使得真正的鲍师傅困扰不已,因为这些山寨店不仅会瓜分掉其红利,还会对“鲍师傅”这一IP形象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近几年,意识到商标问题重要性的鲍师傅已经开始主动出击,以诉讼方式进行维权,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显然,即便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其离真正的“通关”还有好一段距离。
当然,深受商标问题红品牌不仅有鲍师傅一家,小龙坎、稻香村、露露杏仁露、王老吉等大众耳熟能详的企业都曾因该类问题闹过纠纷。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企业不被山寨品牌钻空子,不被与商标有关的事情闹得没有安宁日子呢?
依然以鲍师傅为例,它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因为在创立之初,其只申请了“点心糕点”这一领域的商标,山寨品牌们利用这一漏洞,去申请了其他品类商标,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如果时间倒退,鲍师傅赶在山寨门店蜂拥出现之前,便把“鲍师傅”其他品类商标都给注册下来,也就不会有后面这么多幺蛾子了。
换句话说,企业想要不被商标问题所扰,就应学学张家辉,注册全品类商标,不给有心人留钻空子机会。
当然,品牌君还是希望诸品牌都能有公平竞争意识,不要老想着去走捷径、钻空子,靠山寨别人崛起的品牌,迟早也会因“山寨”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