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天眼APP讯 :收到朋友发来的APP推送时,林宜(化名)还被蒙在鼓里。原来是有一家做共享充电桩的创业公司宣布获得林宜所在投资机构的投资,而他和同事竟毫不知情。随后,该投资机构发布紧急澄清
其实,这在市场上并非孤例。信息泛滥时代,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真假难辨的融资消息,虚夸融资额、捏造被投信息,更有山寨平台打着其他机构的名站、APP肆意行骗,微信群更是重灾区。这样的行为似乎不需要什么成本,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亟待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或政策予以规范。
知名机构“被投资”
无独有偶。近日,北京众智人人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微信群发布了众智人人创始人兼CEO王建翔公开演讲的视频络上发布题为《众智人人旗下“金猪APP”获中国民生银行数千万投资》的报道,称众智人人已与浙商创投合作成立亿元规模的“金猪生态基金”,为超级合伙人、金猪会员提供强大的创业支持基金。
该演讲视频及报道发布后,迅速经微信群等渠道传播开来,浙商创投才有耳闻。就在本周,浙商创投发布声明,针对该视频及报道中所述内容澄清:公司及子公司从未与北京众智人人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达成过共同设立基金的合作意向,并且从未授权使用公司名称、字号、注册商标等进行商业宣传。
证券时报
浙商创投内部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
此外,这种不实的宣传方式容易对投资者和公众造成误导,可能因为有浙商创投的背书,而让投资者遭受到更多的损失。作为新三板挂牌公司,浙商创投成立的基金,会按季度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披露相关信息。
对于类似事件,业内人士建议:判断企业方披露的融资消息是否真实,可以通过查询工具了解公司的股权结构,有新增股东进入会有变更,以此来做初步判断;此外在真正投资完成后,被投公司需要到所属地工商局做股东信息变更,但投资金额无法详细披露。虽然不是及时更新,但在规定时间内会要求完成,一般是1~2个月,这是最权威的渠道。
游走灰色地带
事实上,创业公司假借投资机构背书的做法在业内一直存在,更有山寨、李鬼公司打着投资机构的旗号欺骗投资者。具体情景有如下三种:一是虚称获得知名机构的投资信息,并广泛散播;二是以知名投资机构的名站、APP、微信等渠道进行产品发放,发布虚假信息,进行项目路演推介;三是冒用投资机构及被投资企业名义,非法开展股权众筹、发售理财产品活动等。
但当实际遇到类似事情,多数机构只能表示无奈。
“站做得和真的一模一样,但被揭发之后很快就打不开了。”上述机构内部法务人士对
有深圳机构合伙人呼吁,对虚假宣传必须要有惩罚性条款,才能起到警示作用,让那些散播不真实信息的创业公司以络信息诈骗的不法分子,认识到后果的严重性。
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盛芝然在接受证券时报